平展的垣顶上,整洁的柏油路向前延伸,两侧的国槐枝条茂盛,随风摇曳;路旁的果园里,一株株果树长势正盛,枝头上挂着青色的幼果;果林上方,一层银灰色的防雹网高高悬挂,守护着今年的希望……近日,记者初至蒲县古县乡文城村,入目所及皆是一派生机勃勃。
“智慧果园顺利立项,恒温果库投入使用,养殖场正在改造……”谈及文城村的乡村振兴之路,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乔保平快人快语,细数富民强村的“三招”。
文城村是纯农业村,苹果是主导产业,还有部分玉米、土豆、小杂粮、药材等作物。
以前的文城村“光景”一直不太好,产业没发展,集体没收入,村里暮气沉沉。乔保平介绍:“一是劳动力不足,全村732人,常住人口只有201人,还不到三分之一,年轻人外出打工,留守老人年龄偏大,照顾果园力不从心,很多果园几近荒废;二是管理和技术不到位,苹果的产量和品质都不行。”
经过认真调研和多方考察,文城村“两委”班子流转果园100亩,采用精细化管理,让村里有劳动能力的人到果园打工。这一举措当年就收到实效:苹果产量大幅提升,优质果达到90%以上,村民依托果园流转和打工实现了显著增收。
走进村东头的果园里,满园的苹果树枝繁叶茂、果挂枝头,坚固的钢管深深扎进土层,顶端牵引着一层细密的防雹网,乔保平说:“凡是有防雹网的果园,都是我们流转回来的园子,共涉及12户。”
村民刘保生有3块果园共12亩,已经全部流转给集体,每年能拿到1.6万余元,在果园打工还能收入1万余元。他说:“以前自己种植没技术,收入少。流转出去以后,现在同样是这片果园,每年多收入1万多元。”
“我们现在实行的是‘果园流转+托管+精细化管理服务’项目,由第三方进行托管管理,不论是施肥、修剪、清园,还是拉枝、植保、授粉、疏果,全部由第三方公司完成,解决了目前存在的缺劳力、缺技术、缺资金的问题。”乔保平说,“下一步,我们将建设智慧果园项目,目前已经完成了规划、设计、立项,正在评审阶段,预计到6月下旬能启动。”
乔保平讲述的智慧果园项目,是将物联网、大数据、云平台、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与果园结合,打造一个集智慧农业引领、示范推广、科普研学为一体的智慧农业种植示范基地,能够带动示范农户每年增收5千元以上。
“建成后,能够用手机远程操作防雹网的收放,在手机上看果园画面、监测风力及环境温度,实现提前预警。”乔保平介绍。
在村民休闲广场北侧,是一座已经投入运行的恒温果库。此前,苹果收获后,无处可存,客商一来百姓们便蜂拥而上,导致价格不断被压低,一些没能及时卖掉的果子甚至被放坏。在乔保平的主导下,一座投资105万元、储存30万公斤的农作物冷链保鲜仓储库解决了这一问题。
在进村道路的南侧,一座养殖场正在改造中。几名村民在大棚里砌砖垛、覆黄土,忙得不亦乐乎。“之前考虑养猪,但是市场价值低、波动大,我们经过探讨,决定改建养殖棚来养牛。”乔保平说,“养殖棚预计下个月就能使用,先期规模是120头,后期达到500头。”
智慧果园、恒温果库、养殖场,曾经集体经济收入几近于“零”的文城村,正快步迈向富裕的未来。
“预计一年以后,养殖场将收入40万元,果园收入40万元,恒温果库收入10余万元,集体经济总计能达到90余万元。”乔保平开心地说。
不仅仅是产业发展,如今的文城在其他方面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生活垃圾日扫日清,旱厕改造全面完成,村容村貌干净整洁。下一步,村容的靓化美化、水网改造、道路硬化改造等已经提上日程。
环境好,产业旺,这个地处垣顶的小山村已是一派乡村振兴图景。待到今年秋日,果丰收、牛满栏,文城村将迎来满满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