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忧居到安居,从山沟到城镇,从打工到开店……深秋时节,来到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和老区县隰县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可以看到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改变了众多曾经深陷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一幅幅村容整洁、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百姓安居的美好画面跃然眼前。
近年来,隰县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在解决深度贫困上下真功夫、啃硬骨头,建成集中安置点17个,搬迁安置群众958户3131人,使他们挪穷窝,斩穷根。同时,全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让搬迁群众不仅搬得出,还稳得住、能致富,过上了幸福安稳的生活,大步迈向了全面小康。
赵锁明的“新房子”
从隰县午城镇开车出发,穿过一座桥梁,爬上一段陡坡,一座宽阔平坦的文化广场和一栋栋排列整齐、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映入眼帘,给人柳暗花明般的感觉,这便是川口村曹家坡村。
曾经的曹家坡村属于贫困村,全村人口26户76人。但是为数不多的人口却分散在平地、山腰、山沟各处,村子里的房屋多为土窑房,常年受地基下沉、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影响,早已成了危房。
提起曾经居住的老房子,村民赵锁明连连摇头:“我以前住的窑洞在山沟里,一到下雨天,房子就漏水,并且墙上还有裂缝。每天住得担惊受怕,但又没有钱去翻新,只能一年又一年凑合着。”
针对曹家坡村的情况,2017年,该县开展曹家坡村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历时一年多,该村共建房屋50间,安置搬迁全村26户76人,让当地群众彻底“挪了穷窝”,换了新居。同时,为了使搬迁群众能够住得安心舒适,鉴于村里道路年久失修、基础设施落后等情况,该县先后完成了曹家坡村饮水上塬工程、用电线路改造工程、配套广场巷道新建工程,以及硬化了通村4.8公里道路,使基础配套和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大幅提高了村民幸福感。
如今,走进赵锁明的新房子里,宽敞平坦的院子收拾得干净整洁,家电家具一应俱全,自来水、暖气直通屋里。“新房子可别提多好了,我和老伴住一间,两个娃住一间,还有专门的厨房、卫生间和客厅,不仅舒适方便,而且晚上睡觉也特别安心,日子越过越幸福了。”赵锁明高兴地说。
“村民搬入新房后,我们对旧房子所占用的土地实行复垦,用于种植玉露香梨、玉米等作物,收入归村集体所有,一年下来能有四五万元,这也使村集体收入实现破零。”该镇党委宣传委员柴春燕说。
苏双旺的“新生活”
在午城镇午城村集中移民安置点粮盛小区单元楼里,刚吃完午饭的居民苏双旺悠闲地躺在沙发上一起和小孙子看电视,老伴在厨房里收拾着碗筷。苏双旺于2018年搬进该小区,自此开启了“四喜临门”新生活。
有哪“四喜”呢?苏双旺向记者一一道来:“一喜旧房换新楼房,宽敞又明亮;二喜自己和3个儿子收入都增加了,而且稳定;三喜大儿子娶了媳妇,添了孙子;四喜日子越过越红火,生活越来越便利。”以前苏双旺的日子过得简单,住着两孔土窑洞,耕种着十几亩土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现在,每天干完农活后,他就带着小孙子时不时去楼下的小广场走一走,和邻居拉家常、打牌;要是遇到重要节日,就走几步到镇里看演出、闹红火。
午城镇午城村集中移民安置小区位于午城镇原粮站院内,属于隰县2018年隰县易地扶贫搬迁重点项目。项目共建房屋46套,主体包括1栋6层住宅楼和1栋2层综合服务楼,附属配套建筑包括车棚、公厕、垃圾房、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可以满足居民日常锻炼、文化娱乐、生活垃圾处理需求。
“以前和老伴在村里住的时候,遇到漏水、断电或者东西坏了等情况,得好久才能找到人来修。现在住在小区里,遇到什么事情,打个电话,就会有物业帮忙解决,几个孩子也不用像以前那样总操心我们的生活了。”提起这几年的生活变化,苏双旺说。
近年来,隰县健全移民安置点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活动广场、卫生室、便民超市等公共服务设施,使搬迁群众办事便捷、生活便利。此外,该县全面推进安置点社区治理工作,组织安置小区成立业主管理委员会,同时健全完善以党组织为核心、村委会为主体、安置区物业为保障、楼宇党员中心户为基础的全科网格化管理体系,促进搬迁群众自治与网格化管理有效衔接,解决搬迁户急难愁盼问题。
刘丽阳的“新工作”
隰县龙泉镇上留村葡萄采摘节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但每次提起那段时间的收入,村民刘丽阳依然难掩喜悦之情:“采摘节期间,我们店里可没少来客人。挣几千块钱,可比我以前在外打工挣得多。”
刘丽阳曾经靠在外跑长途运输谋生,但一场大病之后,再也无法外出工作。正当为生计发愁之时,作为易地扶贫搬迁户的他,在村里的帮助下开始经营农家乐,不仅工作有了着落,而且实现了脱贫增收,腰包越来越鼓了。
上留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项目于2018年5月底开工建设,10月底实现入住,安置贫困户11户46人。该村在集中安置点建设中,将搬迁群众安居与乐业同步发展,在搬迁群众中发展梨果业9户,发展玉露香梨43亩、酥梨52亩、苹果35亩,户均收入4万元;在移民安置点附近配套发展葡萄大棚5座、大田葡萄10亩,建设8座樱桃暖棚,雇用搬迁群众15人……此外,还搭建创业就业平台,组织搬迁户开展果树、家政、电商、厨师等技能培训,拓宽群众就业渠道,增加收入。
“以前跑长途运输,风里来雨里去,一年下来也挣不了多少钱,还顾不上家。搬入新居后,村里不仅帮我新建了农家乐,还特地从县里请了厨师对我们开展培训。现在,我在家门口就挣了钱。”刘丽阳兴奋地说。
搬出来仅仅是第一步,稳得住、能就业、逐步致富才是目的。近年来,隰县持续在产业、就业扶持和后续保障上下功夫,构建以玉露香梨为主的梨果产业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光伏、电商等后续扶持产业,带动搬迁群众实现产业增收。目前,该县在搬迁群众中发展梨果产业728户、特色产业324户次、光伏收益分红354户、资产收益分红361户、电商创业50户。同时,该县根据“人人持证、技能社会”要求,构建就业创业机制,开展技能培训,实现有培训需求和意愿的搬迁群众技能培训全覆盖。
赵锁明、苏双旺、刘丽阳……每一个易地扶贫搬迁故事,都是一幅致富奔小康的美好图景。如今,在隰县各易地扶贫安置点,一排排新居错落有致、一条条道路平坦宽阔、一处处果园带来希望、一张张笑脸随处可见,搬迁群众正迈着矫健的步伐,在通往幸福美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