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解码基层治理的“吉县路径”

2022-07-29 17:30:04 来源:临汾新闻网

盛夏七月,行走在吕梁山南麓的山城吉县,一个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星罗棋布镶嵌在林海碧浪之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斑斓画卷正在这里缓缓铺开……

今年以来,吉县以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为抓手,以党建引领“民呼我应”基层治理工作机制为载体,进一步健全网格组织体系、充实基层干部队伍、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凝聚多方共治合力,持续推动基层治理有“魂”、有序、有力、有效,蹚出了一条基层治理的“吉县路径”。基层治理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在广袤的田畴沃野间迸发人心思进、干事创业的澎湃力量!

党建引领 精心编织幸福网

“现在想起来还有些后怕,如果不是社区网格员发现隐患,并逐级上报,及时排除风险点,真不敢想象会有什么后果……”提及辖区内圪针沟泄洪涵洞坍塌一事,社区工作人员吴莉萍至今仍心有余悸。

2020年4月,东关社区工作人员接到网格员反映,圪针沟泄洪涵洞坍塌,洞口有大量积石泥土,导致泄洪不畅,一旦进入汛期,将会给附近的近百亩蔬菜大棚造成损失。

接到反映后,东关社区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对泄洪涵洞进行围挡,设立警示标志、夜间爆闪灯,同时派专人24小时盯守。通过吉昌镇党委、政府的协调,涵洞修复工程于当年6月18日开工,7月20日竣工,保障了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今年4月,进入融冻期后,东关社区网格员在安全巡查中,发现圪针沟张吉奎等7户居民的房屋后方出现溜土现象,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网格员立即将此事上报给社区党支部书记兼居委会主任谭东升。社区“两委”班子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查看险情,做好隐患登记台账,并及时疏散周边住户,拉起警戒线,提醒附近群众绕行,协调周边住户制定修缮方案。

“拉起警戒线,虽然保证了群众安全,但是给群众出行带来不便。”“山体溜土了,房屋需要进行修缮,光清理土方就是个大工程。”“从长远来看,今天房屋修缮了,明天再滑坡怎么办,必须把山体进行治理,确保长治久安。”……

圪针沟发生山体溜土后,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何真正解决好群众忧愁,满足群众期盼,东关社区对各项问题逐一登记,并上报上级网格协调解决。最终,所有问题全部得以妥善处理。

如今,再走进圪针沟,曾发生山体溜土的地方,部分居民已经搬离安置,周边道路通畅,屋舍整齐,房屋后的山体经过机械施工、土方运输等,已经治理成坡状,群众安居乐业。

在吉县,像谭东升、吴莉萍这样的网格员,还有很多。他们作为基层治理体系中的一员,始终奔波在群防群治的第一线,广泛开展地毯式排查,全天候值守,精细化服务,把工作做到千家万户。

尤其是在疫情防控中,他们化身宣传员和信息排查员,每天穿梭在基层,坚守在一线,及时宣传最新防疫政策,对返吉人员进行实时摸排管控,切实筑牢疫情防控的源头防线,织密织牢基层疫情防控网。正是这一支支看似微小的力量,在每一个社区、每一个村庄拉开一张社会治理的安全网,串起了联防联控最坚固的“防护墙”,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

这正是吉县积极探索社会治理的网格化管理体系的成果体现。近几年,吉县坚持把责任划在网格间,支部建在网格上,工作融在网格里。一格一网融入百姓万千事,解决群众万千愁,使小网格发挥大作用、彰显大担当。

目前,该县共建立了73个网格党支部(党总支)、162个网格党小组,把全县2200余名党员全部划入网格。成立了网格员队伍,其中有162名专兼职网格员,1481名志愿服务网格员,468名专业网格员。如今,网格员在安全、环保、乡村振兴、社会稳定、综合执法、疫情防控等领域的综合治理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各级网格员正按照各级党组织提出的提房知人、提人知事、提事知情、提情知策的“四提四知”要求,常态化开展走访民情、排查矛盾、发现隐患、了解需求等工作,全力为百姓织起一张安全网、幸福网。

闭环服务 用心理清民生账

在吉县吉昌镇大田窝村前德自然村垣顶,有一条通往县城的交通要道,2020年由于雨水冲刷造成路面塌陷,严重影响了前德村村民的生活出行及农产品运输。

“2021年5月,我村村民在‘说事日’上提出了这个问题,因为村级经费有限,解决起来有困难,我们便启动了ABC三级响应机制,将此事提交吉昌镇党委统筹解决。之后镇党委多方协调,帮我们申请了县交通部门的专项经费,使道路得以修复。”大田窝村党支部书记刘建奎回忆道。

“路修好了,老百姓出行方便了,我们运输猪饲料也便利了。现在,来收猪的商贩也多了,我们的生意越来越红火……”在前德村经营养猪场的张智林高兴地说。

无独有偶,在吉县屯里镇太度村南沟,有一座过水桥,桥两边连接着村子和果园。2021年10月,由于大雨冲刷造成桥面塌陷,影响了105户果农上山管理果树。村民在“说事日”上提出这个问题后,村里及时研究,决定利用集体资金进行修建。目前,此桥正在施工中,预计8月1日可投入使用。

提起社区干部的工作,吉昌镇东关社区居民杜锁娃不禁竖起大拇指:“社区干部真是我们群众的贴心人、守护神!”

让杜锁娃由衷发出如此感慨的是,去年国庆期间那场强降雨时发生的一件事。

去年10月5日傍晚,远在壶口镇的杜锁娃接到圪针沟邻居的电话,称其父母居住的院子有泥土滑落的现象,让他赶紧回来看看。接到电话后,杜锁娃心急如焚,由于大雨滂沱,无法及时赶到。无奈之下,他拨通了东关社区的电话。

谭东升接到电话后,立马赶往圪针沟两位老人的住处,同时电话组织社区救援人员。当他赶到时,杜家院子的大门已被滑落的泥土、石头、树木等堵住,谭东升来不及清理堵在门口的障碍物。他一边从围墙上翻进院子,一边大声呼喊:“不要怕,我是咱东关社区的东升,来带你们马上撤离!”看着院子里石头还在不停地滑落,谭东升顾不上个人安危,急忙跑进屋内,先后抱出两位老人,并将他们从围墙上托举出去,自己再迅速翻墙而出。然后同赶来的社区其他工作人员背着两位老人离开了危险区域,安全将老人们送到他们子女家中。汛期过后,谭东升还经常去看望两位老人,和他们拉家常,询问其身体和生活状况……

谭东升告诉记者,“民呼我应”机制为他们工作提供了鲜明的指南针和路线图,他们遵循这一准则开展工作,非常方便、奏效。在东关社区的院子里,“民呼我应”的相关展板整齐地排列着,“工作机制规划图”“说事议事组织机构”“说事议事规则”“说事议事流程”“说事议事内容”“说事议事监督制度”等内容详实、清晰明了。其实,这在吉县各个村庄、社区并不鲜见。自2021年,吉县探索推行“党建引领 民呼我应”基层治理工作机制以来,这项工作已经深入人心、众所周知。当前,启动“民呼我应”机制解决民生问题已经成为当地的一种工作常态。

今年,在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中,吉县针对“民呼我应”机制中存在的部分诉求解决不畅等问题,进一步优化闭环服务,提升治理能力,变“被动受理”为“主动出击”,形成“群众因需‘点单’,支部梳理‘分单’,党员干部‘接单’,诉求对象‘评单’,年度分级‘考单’”的治理模式。截至目前,全县73个村(社区)共收集群众诉求1253件,解决完成1157件,诉求办结率92.3%。

产业支撑 齐心共奏富民曲

产业兴则百姓富,百姓富则乡村活。

吉县把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壮大提质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战略举措,确定了“31N6”工作思路,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壮大提质的破题之策、创新之方、务实之举,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中垛乡马连滩村是吉县有名的苹果种植基地。2018年,马连滩村成立了村集体合作社——吉县申牛有机苹果专业合作社,全村1184名村民全员入股成为股民。在种植中,村委积极联系县人才办、县果业中心,强化与高校对接,通过远程专家会诊、远程指导等方式,解决果园经营难题,并采用“理论学习+田间实操”模式培养“土专家”“田秀才”,落实通过统一农资购买、统一技术管理、统一包装销售等措施,让广大果农增加收入。

“农资有人担保,技术有人指导,销售有人帮忙,自己只需要按照要求管理好果园就行,每年有3个月果园管理空档期,还能空出时间打工补贴家用。”提到自己的10亩果园和当前生活,马连滩村村民袁叶子喜笑颜开,“现在条件好了,收入也高了,有啥烦恼村委会都能帮忙解决,这就是最幸福的日子!”

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马连滩村还打造了新型苹果示范园,园内果树均已挂果,预计2025年亩产可达3000公斤,总产量达75万公斤,年产值预计可达600余万元,年净产值约达400万元。

该乡党委书记冯勋明介绍,马连滩村的集体经济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小到大的重大转变,只是中垛乡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一个缩影。下一步中垛乡将依托区位优势和生态优势,发展综合农旅融合研学服务基地,并利用集体土地和老旧厂房入股养殖企业,带领中垛乡全体村民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阔步前行!

传统产业提档升级、新兴产业后势蓄能。屯里镇太度村通过党建引领壮大集体经济,利用村里闲置农宅,发展“芃篱人家”特色民宿旅游产业,并由资深团队公司化运营,探索出以集体资产股权化、运营管理专业化、收益多元化的‘三化’运营模式,仅租金一项就可为村集体每年增收35万元左右。同时,成立劳务派遣公司,组织村民到伍度吉祥乡村运营公司务工,成立物业管理公司,为“芃篱人家”、吉县产业集聚区、明珠煤矿等提供物业服务,为村集体和农民增加收入蹚出了新路。吉昌镇上东村以“东方时光”儿童乐园为牵引,规划了“一轴三区九组团”的发展蓝图,即:以上东乡村振兴为轴心,重点打造亲子体验区、乐耕田园休闲区、上东乡愁体验区三个特色发展区,深入挖掘包含儿童游乐、亲子体验、体能拓展、农业采摘、休闲观光、乐耕互动、上东乡味、上东乡居、窑洞体验在内的九个组团项目,全力打造吉县近郊乡村休闲体验的特色旅游名片。此外,车城乡赵村花生良种示范基地、屯里镇桑峨村打造的花生辣椒间作实验基地也是形势喜人……

吉县农村集体经济良好发展态势背后的“密钥”何在?

“31N6”是不二之解。吉县按照这一工作思路,把全县所有行政村划分为“3”种类别,把脉定位明方向;制定“1”个规划,通过县级操盘、乡镇统筹、村级实施,压实责任谋布局;根据一、二、三类村特色特点,探索“创优模式+育强品牌”持续增强一类村造血功能、“政策扶持+资源开发”充分激发二类村内生动力、“飞地抱团+兜底保障”有效催生三类村最大效应等“N”条路径,分类施策寻求突破;采取领导包联聚心、搭建平台聚势、精准引才聚智、激励保障聚能、多方联动聚焦、示范带动聚力等“6”大措施,全力推动村集体经济壮大提质。与此同时,吉县还将“清化收”工作作为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助力器强力推进。截至目前,共排查各类合同4571份,发现不规范合同2641份,整改162份,挽回(追回)损失38.4616万元;核实负债712万元,债权102万元,化解债务16.24万元,清收欠款4.824万元;新增资源总宗数134宗,发包84宗,为今后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排除了隐患、夯实了基础。

7月22日,吉县再次传来喜讯,山西吉美科创产业园暨吉县农村集体经济产业项目孵化基地挂牌。吉县农村集体经济产业项目孵化基地总面积6000平方米,设置综合服务、创业孵化、创业培训、项目展示、创业实践和产品展销六大功能区。基地按照“孵化服务+创业培训+产业实训+政策扶持+区域供应链服务平台”的“五位一体”创业孵化模式,进一步激活农村生产要素,培育孵化产业项目,为推动村集体经济壮大提质蓄势赋能。

基层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和重心,基层治理关乎人民生活的品质,更关乎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吉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庞大懿坦言:“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近年来,吉县坚持从塑网格、强队伍、解民忧、聚合力四方面发力,狠抓基层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尤其是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我们针对以往‘网格不细不小’的问题,重塑五级网格组织体系,变‘精放管理’为‘精细治理’;针对‘人员力量薄弱’的问题,坚持人员下沉、力量下放、重心下移,充实基层干部队伍,变‘量小力微’为‘精兵劲旅’;针对‘诉求解决不畅’的问题,优化点、分、接、评、考单各个服务流程,变‘被动受理’为‘主动出击’;针对‘治理主体单一’的问题,坚持以乡(镇)党委、政府和村党组织为核心,充分调动各级党员干部力量,形成了村级组织合力管村、农村干部主动服务、乡镇干部靠前指挥、机关干部一线集结的多元共治模式,变‘孤军奋战’为‘集体作战’……”

党建引领、规划先行、因地制宜、多方联动,通过不断完善的基层治理体系保驾护航,吉县快马加鞭、蹄疾步稳,正全力打造集体经济百花园,共奏乡村振兴富民曲。

【责任编辑:吕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