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临汾市人民医院援沪医疗队:尽锐出战 “晋”心守“沪”

2022-06-23 15:34:41 来源:记者观察网

记者观察网山西6月22日电 (记者 关俊龙 见习记者 葛勇杰)6月20日,是临汾市人民医院援沪医疗队122名队员完成隔离休整,重返工作岗位的日子。

上午8时30分,122名队员齐聚医院小报告厅,电子屏上“欢迎援沪医疗队员回家”的标语醒目而温暖,久别回“家”的喜悦心情溢于言表。

欢迎仪式上,山西省援沪前方指挥部临时党委委员、副总指挥长、援沪医疗队队长、市人民医院副院长李斌作了工作汇报;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苏学峰代表全院干部职工对122位抗疫英雄的归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崇高的敬意。

简短而隆重的欢迎仪式后,队员们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回归各自岗位投入新的工作。

一切如昨,上海重现繁华。

一切照旧,“英雄”回归平凡。

时间就像一扇无形的门,关上了岁月往昔,却关不住铭刻在每个人记忆中的难忘经历和满心感动……

在沪36天,由市人民医院122人,市中心医院64人,市第三人民医院5人组成的临汾市援沪医疗队全体队员用精湛的医技,温情的服务,坚韧的斗志,圆满完成各项救治任务。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由市人民医院115名医护人员和山大二院51人组建的山西医疗一队作为山西医疗队中唯一一个全面接管定点救治医院——上海市公惠医院的医疗队。他们的多项工作得到国家卫健委相关领导和专家组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誉,为打赢上海疫情保卫战贡献了临汾力量,展现了山西风采……

闻令而动

两小时122人迅速集结

集结,出征。再集结,再出征……

2020年驰援湖北武汉以来,这样的场面在临汾市人民医院一次次重现……

4月25日上午9时,集结令再次响起:11时准时出征、驰援上海。

若有召、召必应、令必行,没有儿女情长,无关离愁别绪,时刻待命、随时出发,已然成为他们工作的常态。

“我们援沪时,是上海疫情防控最吃紧的时候,也是许多定点医院医护人员比较紧缺之时。”副院长李斌回忆说,“25日上午9时,我们接到指令,当时大家正在开会,通知要求两小时后出发。于是我们立即散会,队员们有的回家准备行李,有的直奔科室向同事们交代离岗后的工作,他们无暇收拾行囊,只能让家人代劳,许多队员都来不及跟父母或孩子道个别。上午11时整,122人全部到位,无一人掉队……”

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苏学峰介绍,市人民医院作为全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定点医院、新冠肺炎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定点医院、城市核酸检测基地和全市唯一“红码”患者定点收治医院,承担了高铁站、学校、社区等多点位核酸检测任务,2020年至今核酸检测107万人次。特别是2020年以来,医院在人员紧缺,内部工作强度倍增的前提下,坚持不讲条件、不计报酬、不打折扣,坚决完成政府指令性任务。2020年向湖北武汉派出3批医疗队共58人次。今年以来,先后向河南、吉林、忻州、晋城派出50余人次核酸采集人员;近百名医护人员驻守高铁站全天候对来临人员进行核酸采集;抽调400余名工作人员,完成全市13万人次核酸检测任务;派出11人援非、1人援疆…… 4月2日,接到“待命驰援上海”的指令后,医院第一时间组建了由副院长李斌带队,呼吸、重症、心内、神内、消化等10余个相关专业科室人员组成的122人援沪医疗队,同时备足物资,随时待命。医疗队中,有中共党员40人,科室主任、副主任13人,护士长15人,高级职称42人,可谓是顶格配置、尽锐出战,体现了临汾市第一大公立医院的责任和担当。

翻开援沪人员花名册,一个个熟悉的名字映入眼帘:援非医生朱江川,援疆医生苏卫华,援鄂英雄关红亮、王锐、左琳、李海杰、王鹏鹰、马荣荣、郭玉琴、赵能能、闫晶、张瑞雪、孙盼盼、高燕、郭亚丹、遆志聪、李霞……

他们没有豪言壮语、却一次次千里驰援、向险而行,用实际行动践行医者的诺言、书写着大爱无疆……

他们中有名医老将,也有业内新兵……

他们中有的初为人母,有的是家中娇儿……

他们有的告别待侍的父母,有的舍下年幼的孩子……

援疆归来不到一年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苏卫华,2020年参加援鄂的护士长李海杰,面对即将大考的孩子,他们毫不犹豫,再次披上战袍;

胸痛中心主任兼心内科副主任王益民,瞒着80岁的父亲披挂上阵,却意外在上海收到了父亲最真挚的视频祝福;

消化内科医生薛变变在援沪日记中写满对孩子的不舍与愧疚:亲爱的宝贝,看着你熟睡的模样,妈妈多想抱抱你,可又怕惊醒你,想到你醒来时眼含泪水寻找妈妈的模样,我的心里满是自责。请原谅在你还未断奶的情况下,妈妈舍下不到11个月的你,远赴他乡,且不知归期。但你要知道,你只是妈妈的孩子,而妈妈是国家的孩子,国家有需要,妈妈必须去,这是妈妈的职责与使命……

122名队员,122个动人的故事,虽然没有记住每个人的名字,但是这个春夏之交,他们义无反顾、千里逆行的身影却是平阳大地最美丽的风景……

勇挑重担

团队作战彰显“硬核”实力

这是一场分秒必争的战斗,更是一场充满挑战的较量。

4月25日晚上11时50分,援沪医疗队抵达上海。

26日凌晨5时,完成500件物资和行李的卸载和搬运,入驻酒店。

26日上午8时,副院长李斌就带领苏卫华、李春芝、徐敏和部分骨干队员乘车前往即将接管的上海市公惠医院,进入隔离病区实地对接,熟悉场地环境、了解收治流程、查看医疗设备,并对4个病区379名病人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细致摸排。

26日晚上8时,“先遣部队”从公惠医院返回酒店后就立即召开会议,划分了医疗、护理、院感、后勤四个工作组,制定排班计划、工作流程、队规队纪。在研究379名患者的病情后,决定在医院一区腾出23张床位设立重症监护病房,将所有重症病人集中收治,明确每个病人的责任医生和责任护士。当晚11时,将工作方案、队规队纪等传达到每一名队员,确保次日队员们顺利进驻病区展开工作。

经过3天的对接与磨合,4月30日,山西医疗一队正式接管公惠医院。

“公惠医院,是上海市静安区第一家定点救治医院,4月11日被确定为定点救治医院前,是一所二级康养医院,编制床位为280张,后增加至400张,而该院参与疫情救治工作的仅有18名医生,52名护士。”市人民医院援沪医疗队医疗组组长苏卫华介绍,“由于医院原业务主要以康复护理为主,所以综合医疗能力较弱,医护人员配置不足,硬件设备相对老旧,许多检查和基础的救治措施都难以完成。刚接管时,医院只开展了血常规、心电图两个基本检查项目,药品储备也远远不能满足临床需要,没有输血条件,氧气压力不稳定……”

山西援沪医疗总队领导实地调研后,认为公惠医院是所有的16支队伍中工作条件最艰苦、救治任务最艰巨的援助点,于是将仅有的4名副总指挥中的3名同志派到该院,由他们协助解决公惠医院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坐镇指导工作。

在上海市卫健委的大力支持和山西医疗队的共同努力下,医疗队进驻第2天,该院已经可以进行肝功、肾功、电解质、凝血系列检验;第5天可以检测血清白蛋白,完成卧床患者的CT检查、床旁DR、床旁超声、细菌培养、输血治疗,有了较为齐全的药品储备,稳定的氧气压力;医疗队在院期间还开展了该院首例床旁超声引导下的胸腔穿刺引流术……为以后该院顺利开展临床救治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苏卫华坦言,“我们接管公惠医院时,该院在院病人379人,70岁以上老龄患者高达247人,90岁甚至上百岁的也不鲜见。许多患者失去了自主生活能力,给治疗护理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我们不但要治疗新冠肺炎、还得兼顾患者更为严重的基础疾病,做到一人一策,以确保每位患者的医疗安全和救治效果。”

情之所系,风雨同舟;义之所在,并肩战斗。

援沪医疗队进驻以后,和公惠医院迅速沟通、紧密配合,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诊疗举措:制定了急危重症患者救治应急预案并多次进行现场演练;严格落实三级查房制度,根据实际情况,创新推出线上交接班制度;建立了多层次、多形式的会诊制度;每个班次配有1名重症或呼吸专业的高级职称队员值守,确保及时处理突发状况;每个班次安排3至4名当地员工,便于与患者交流;建立中医查房制度,做到一人一方……

实践证明,在随后20多天的运行中,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有效提升、转重率明显下降,山西医疗一队探索创新的医疗救治整体模式、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和医护一体化的精细管理模式得到国家督导组的充分认可,并被中新网等媒体相继报道。

除了工作条件艰苦,临床任务繁重以外,工作强度也超出大家的预期。每班轮值6个小时,加上往返路途3小时,队员每次出勤需要9个小时左右。很多队员上早班前吃了第一餐,次日凌晨才能顾上吃第二餐。有时夜班频繁,连续3个晚上都无法休息,对体能消耗很大,有些人需要服用镇静药助眠,以保证第二天有充足精力投入工作。

副院长李斌还兼任山西省援沪前方指挥部副总指挥,要协助总指挥长完成援沪工作的对接、人员的分配,以及物资的派发、1600多名队员的食宿安排等各种事宜。由于队员分布在几十个酒店居住,给管理带来极大的不便,刚开始的一周多时间内,他每天只有两、三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就是在这样的高强度工作下,他还挤出时间,天天进院督导检查,确保各项工作安全有序,并及时了解队员们的工作状态和生活需求。

由于不规律的作息和饮食,有的队员出现咽痛、肠梗阻等症状,但他们却毫不退缩,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以坚强的毅力坚持投入工作,生怕自己给队伍拖后腿、给组织添麻烦。

就这样,队员们克服种种困难,不断探索、攻坚克难,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彰显了援沪医疗队大医精诚的硬核实力和敢打敢拼的工作作风。

“晋”心守“沪”

黄浦江畔演绎温情故事

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医疗队护理组是与患者距离最近、接触最多、服务最细的团队。特别是高龄失能老人,在生活护理方面显得更为重要。为了给患者提供更加精准和优质的服务,医疗队根据病人特点,成立了气道管理、体位管理、重症营养、高血压、糖尿病、VTE、心理卫生、静疗、压疮等9个护理专业组。

“俯卧位是新冠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根据有关规定,具有重症、高危因素、病情进展较快的患者,建议每天不少于12小时俯卧位治疗。”护理组组长李春芝说,“于是我们按照山西援沪医疗一队‘应趴尽趴’的治疗方针要求,紧急抽调7名护理骨干,专门组建了‘俯卧位治疗特色护理小组’,并根据病人病情及配合程度的不同,制定了个性化的工作策略及方法。”

为一病区重症患者进行俯卧位治疗,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给每位患者操作下来都在10分钟以上,待这些重症患者全部治疗完成后,队员们常常是从里到外浑身湿透,但却没有一个人叫苦喊累。88岁的患者马奶奶经过俯卧位治疗,病情显著好转,血氧饱和度明显上升,原本模糊的意识也逐渐清晰,最终达到出院标准。出院时,马奶奶眼含热泪,用手紧紧拉着护士的衣襟,几度哽咽。她的家属更是千恩万谢,不停地向队员们拱手致谢。

由于俯卧位通气治疗舒适性较差,所以轻症患者也比较抗拒,执行依从率不高,多数患者要在工作人员的劝导和督促下完成。有一位病人洪某,前3天进行俯卧位通气时还非常配合,到后来变得越来越急躁,没有信心,队员们只能耐心劝导,每天用不同的治疗数据和成功案例对其进行宣教。为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大家还跟他聊起山西,介绍尧乡故里,讲述临汾故事,并邀请他回“临汾老家”看一看。渐渐地,洪某开始配合治疗,并与队员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心之所向是使命,目之所及是感动。援沪期间,队里队外,病房内外,暖心的话语此起彼伏,动人的故事随处上演。

护士邰惠娟回忆起自己到上海后第一次执行核酸检测任务时的情景,至今仍是满满的感动:“4月27日一大早,我们31名队员接受指派,到社区执行核酸检测任务,有一位阿姨看见我是山西临汾的,就问‘你是临汾专医院的吗?’我回答‘是’。她努力地看着我面屏后面的眼睛用颤抖的声音说道,‘我曾经也在那个医院工作过’,语气充满了自豪。看见她边走边回头,嘴里不断重复着‘谢谢,谢谢你们,你们辛苦了!’我也不由地多望了望她,希望能记住她的模样!旁边有人得知我们是山西医疗队的,也不停地说道:‘啊呀,山西的啊,好远,谢谢你们、谢谢你们……’”

5月23日下午,公惠医院二病区女患者真某某给临汾市援沪医疗队王益民主任送来一封感谢信:“在这次疫情中,我看到山西支援者真诚,不怕麻烦,和白衣天使一丝不苟的精神,请留下您的名字,在我有生之年,我会记住您的善良,责任,愿您好人一生平安!”75岁的真某某,在公惠医院照顾其感染新冠病毒的父母时,由于父亲病情危重,她非常焦虑和担心,于是出现了腹泻伴发热,稀水样便连续十几次,导致其无精打采,不愿进食,行走艰难。王益民主任了解情况后,立即与护士们一同为她测血压,抽血化验,予补液,积极协调止泻药和小檗碱进场,及时帮其服用,在院内工作的6个小时内每隔半个小时便去巡房,并搀扶她去卫生间。在大家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真某某腹泻很快好转,到23日下午,基本恢复正常。为了感谢王主任团队精湛的医疗护理和暖心的服务,真某某特送来了感谢信。

22岁的患者,吴某,是上海某大学德语专业大四学生,刚入院时,情绪低落,不愿与人交流。经询问,吴某称病房5个患者,除她之外都是年事已高的老人,作为独生子女的她,很不习惯,加之快要进行毕业答辩,心里烦躁。队员们主动上前关心、开导,并为她协调了一间单人病房,以保证她有个安静良好的学习环境。其间,值班护士主动帮她整理病房,并在答辩当天派专人在病房门口值守,避免有人打扰,最后她顺利通过了答辩。出院时,吴某专门写了双语感谢信,还动情地对护士曹耀民说,“谢谢‘曹医生’,还有许多帮助过我的哥哥、姐姐,虽然看不清他们的真实模样,但我一辈子也忘不了在关键时刻给予我关心和鼓励的山西医疗队,希望你们好人好报、永远健康快乐!谢谢、谢谢……”

95岁的宋奶奶因感染新冠病毒住进了公惠医院,在院期间,得到了曹耀民、李莹等护士的悉心照顾。宋奶奶得知他们两个都是党员后,激动地说,“我是有着60年党龄的老党员,你们是十几年党龄的小党员,党员好啊,党员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多日相处下来,老人和小曹他们成了忘年交,出院时,还跟他们合影留念。如今,虽然队员们已经回到了故乡,但老人还时常会打来视频电话问候他们,与他们拉家常……

一句句真诚的话语、一次次贴心的服务……如同一道道希望之光,照亮病房内外,也照进每个人的心房。

一张张便签、一封封信件,一条条信息,传递着晋沪人民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深情厚谊!

胜利凯旋

“平阳卫士”书写完美答卷

五区全员出院……

三区即将出清……

二区清空完毕……

一区重症患者九成核酸转阴……

5月26日,随着最后一名患者康复出院,山西医疗队援沪任务划上圆满的句号。在医疗队即将返程之际,公惠医院院长倪克樑激动地赋词致谢:“壬寅季春,新冠来袭,上海疫情严峻,幸有尧都天使,雪中送炭,鼎力相助,并肩作战,转危为安,赋词一首,以致谢忱。”

《送平阳诸君北归》

遥遥兮,昨日,尧都天使入申城;

浩浩兮,今时,沪上平魔创新业;

清风徐徐兮,携手抗疫,赞歌今唱汾河水;

阳光暖暖兮,并肩作战, 救死扶伤显真谛!

在全面接管公惠医院期间,山西医疗一队全体人员与当地医护工作者齐心协力、共克时艰,30天时间共收治患者665例,危重病例41例。其中,62%以上是70多岁的老龄患者,年龄最大的103岁。

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国家第三专家组,上海市新冠肺炎救治组的领导、专家多次来到公惠医院,对山西一队援沪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李大川说:“山西一队,在公惠医院是本色出演,一片喝彩!”国家第三专家组组长,被誉为“重症八仙之一”的管向东教授说,“山西一队能在如此条件下极大地降低转重率,提高治愈好转率,体现了山西的医疗水平。”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上海市新冠肺炎专家组组长张文宏教授盛赞说,“山西医疗一队全体队员大力弘扬太行精神,硬是用‘小米加步枪’打赢了这场艰难的疫情防控保卫战!”

援沪期间,市人民医院除115名队员在公惠医院工作外,还有2名医生、5名护士受命支援上海市静安区闸北中心医院承担血液透析工作。一个月的时间里,刘飞、焦璐、柴亚丽等7名队员克服设备不熟、语言不通等困难,共接诊患者 668人次,透析治疗患者331人次。得到了静安区闸北中心医院和患者的一致好评,为静安区、上海市的疫情防控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李春芝作为市人民医院援沪医疗队的护理组长,除了安排好90余人的护理业务工作之外,还要当好全体队员的“大管家”。她每天坚持给进入病区的队员提前准备好防护服、靴套、面屏、N95口罩、外科手套等,并独立分装便于大家携带。每天在微信群及视频会议中了解大家的生活状况,吃的是否满意、身体是否异样。队员们的生日,她会贴心地给队员准备一份惊喜,在“生日快乐”的歌声中送上暖心的祝福。队员生病了,她又担当起家属和陪护的职责,与护士长郭汾平全程陪同生病的队员到其他医院就诊、直到康复。

“前方队员救死扶伤,后方院感保驾护航,这是我们院感队员的使命和担当!”作为院感专职负责人,一个月时间里,徐敏带领院感组成员组织大家进行了防护服培训与考核2次,手卫生培训与考核2次,开展应急预案演练1次;建立感控问题台账,共发现问题158个,提出整改措施179条;持续对工作人员穿脱防护服监管约2000余次。她用“火眼金睛”与狡猾的“奥密克戎”斗智斗勇,以敬业、严谨、高效的工作作风,牢牢筑起援沪抗疫的院感防护墙。

师伟严、白林坡等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还协助李斌副院长和李春芝主任完成援沪医疗队的宣传工作,及时为医院提供前线的抗疫战况,创作了高质量的系列新媒体产品,为医院和全体援沪队员留下了宝贵的抗疫资料。

一个个数字的背后,是市人民医院援沪医疗队队员们付出的智慧和努力。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抗疫保卫战中,他们以行动践行初心、以战绩诠释使命;他们与时间赛跑,为生命护航,全力以赴救治患者,努力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他们夜以继日地奋战在上海抗击疫情第一线,赢得了各级领导和上海人民的交口称赞。

5月30日下午,全市191名援沪队员载誉而归,在临汾民航机场,临汾市以最高礼遇“过水门”迎接抗疫英雄凯旋。临汾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第一副组长闫建国代表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对医疗队圆满完成援沪任务、平安归来表示诚挚祝贺和热烈欢迎。他指出,援沪期间,队员们以优良的作风、高超的技术、贴心的服务,生动诠释了伟大抗疫精神,充分展现了新时代“最美逆行者”的责任担当、精神风貌、高尚品格和精湛医术,赢得了国家和上海专家的充分肯定,这是对临汾形象最生动的诠释……

时光已逝,岁月静好;星星微茫,汇聚成光。援沪的日子已渐行渐远,但援沪队员用真情和奉献凝聚成点亮申城的那缕缕星光,却将永远在晋沪友谊的历史丰碑上熠熠生辉!

【责任编辑:吕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