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大宁:农田进了“托管班” 农民有了“田保姆”

2021-08-12 17:51:54 来源:临汾新闻网

沟壑纵横,山峦逶迤,梁峁层叠,这是许多人对大宁县的第一印象。这里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素有“三川十塬沟四千,周围大山包一圈”之说。在这样的土地上实施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难度可想而知。

“大宁共有农业人口5.2万人,耕地面积21万亩。2019年承担农业生产托管试点任务后,我县积极探索出了‘四二二’农业生产托管模式。”大宁县农业生产托管办公室主任刘建文表示,“我们以‘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社+农资组织+农户’四个主体,在种植和水干果托管两方面同步进行,跨越出了一大步,也托管出了农民的希望,托出了群众未来。”

农业生产托管实施之前,大宁县面临的困难很多。农机和种植合作社数量少、规模小,土地成片小,条块多,实施农业生产托管存在不少难题。为此,大宁县成立了以县相关领导为组长,财政、农业农村、农经等各相关单位为成员的领导组,并从产权制度改革后成立的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中遴选出四家股份经济合作社,由股份经济合作社牵头、县内专业合作社和农资公司组成联合体。股份经济合作社负责整合辖区内土地、农机、人才等资源,包括一定规模的农机合作社、种植专业合作社以及单独作业的农机手,协调农户连片种植,主要负责实施耕、种、防、收的具体作业,股份经济合作社和他们协商一致收取少量的服务费。

“自从有了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我们种地越来越省事,大家也从繁重的农田劳作中解放出来了。不仅降低了种地成本,而且提高了效率,增加了收入。”提到农业托管的好处,67岁的村民冯宁生赞不绝口。

冯宁生是昕水镇坡角村人,他家有5口人,三个孩子都在外地打工,老俩口耕种着25亩玉米和高粱,以前每到农忙季节,孩子们都得回来帮忙,自从土地全部托管到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后,自己就当上了“甩手掌柜”。

“从种到收都是村里组织农机手代劳,并且每亩地村里还补贴40%,每年节省资金3000多元。”冯宁生说,“孩子们摆脱了土地束缚,可以安心在外务工,实现了务工、种地收入两不误。”

在大宁县,像冯宁生一样享受农业托管优质服务农户达8000户以上,托管土地累计达到12万亩,覆盖率60%以上。通过各种“托管+”模式,提供耕、种、管、收、售一条龙服务,实行阶段性和全过程托管,不仅解决了因农村“空心化”导致的土地撂荒问题,而且政策惠民暖人心,实现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最优化、效益最大化。

在苹果、核桃树管理方面,大宁县依托苹果、核桃专业合作社为农户提供技术服务、肥料代购、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等服务。这样既让农户享受到了国家补贴,也让专业合作社和农机手得到了利润、村集体增加了收入,达到了共赢目标。同时,为了提高有效托管面积,避免矛盾纠纷,县托管办公室依托第三方公司建立了农机管理云平台和GPS硬件终端,实现了农机作业的智能化管理。通过组织整合各类资源,统一协调、统一管理,形成了有组织、有机构、有人员的专业社会化服务队伍,提升了农业服务规模经营水平。

为了确保托管成效,大宁县托管办公室在托管之前对股份经济合作社和具体服务人员进行了农业生产托管专业知识培训。坚持做到两个统一,一是统一管理,既所有股份经济合作社、专业合作社和农资公司都必须接受县托管办公室的监管,建立统一的名录制度,签订了责任书,如有群众举报存在弄虚作假行为,经查证属实坚决移出目录。二是统一服务。制定了《深翻耕地标准》《播种收割播种》《果园管理标准》等规范,各服务主体必须严格按照各项规范标准和农户签订的合同要求实施,对不够标准农户不满意的重新实施,仍然不符合标准的验收时扣除作业面积。

在农业生产托管实施过程中,全县各股份经济合作社注重以农户需求为导向,以质量为根本,以带动小农户规模经营为目标,在玉米、高粱、小杂粮等特色农产品种植和水干果管理为主,以劳务托管为主要方式在5个乡镇全面推进,使广大农户在播种季节的心窝暖和、丰收时节的笑容灿烂。

“成绩来之不易,未来任重而道远,在今后的农业生产托管工作中,我们将依托现有的技术优良、服务能力强、群众认可度高的农民合作社通过联耕联种、代耕代种、关键环节托管等多种方式,带动小农户参与现代农业生产,有效提升农业生产规模经营效益,走出农业生产困境。”刘建文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探索山区发展现代农业的新路子,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征途中继续迈出新的步伐,让农业生产托管的政策红利惠及千家万户。”

【编辑:吕江】